社會新鮮人.jpg

 

買保險三大時間點:結婚、生子、剛工作,大學畢業除了找工作你該如何選擇保險來保障自己?

大部分人出社會前保險是由家人協助處理,也包含繳費。當保險這份責任轉交到自己手中時,只要找認識的保險業務來說明就好了嗎?

保險並不是預算內有買就好,正因為第一份薪水得來不易,所以保險更應該花在刀口上,接下來讓我一步一步帶你了解社會新鮮人保險該怎麼處理

 

一位年輕人因為家庭經濟關係所以在便利商店半工半讀輪早班,下班後還要趕去學校就讀夜校,導致常常上班時精神不濟;某一天在倒煮關東煮熱水的時候沒有留意下方排水孔沒有關閉導致熱水直接灑在他的腳背上,緊急送醫治療後店長馬上關心店員狀況,殊不知店員請求店長的不是她需要休養幾天而是希望隔天能繼續上班,因為家裡不能沒有這份薪水...

 

本篇內容:

● 整理小時候父母買的保單

●  分析保險需求

● 選購保險重點

 


整理小時候父母買的保單

現代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買過一些保險,但因為不是自己付保費或者早期投保大多為資產型保險,所以父母不會主動提及保險內容給小孩知道。然而傳統思想報喜不報憂也導致發生了理賠事故也不知道可以申請理賠,讓保險無法發揮風險轉嫁的作用

所以說,當出社會開始工作時,主動向父母了解自身保障內容非常重要,甚至要求保險服務人員重新說明保障內容以及什麼狀況可以申請理賠,才不會白白浪費每年繳出去的保費

但總會有例外的時候,例如:父母不願告知/保單弄丟了/業務員離職了等等...以下提供幾個方法教你怎麼查詢保險內容

 

1.致電保險公司客服或登入保險網站

這是最方便且最準確的方法,但前提是記得買過那些保險公司。早期有很多買保險的狀況是"捧場",所以可能買超過一家以上的保險公司,加上保單遺失導致搞不清楚買過那些保險公司

 

2.保險同業公會申請

填寫文件後附上250元查詢工本費(附上劃撥單收據)就可以查詢,僅限定當事人以及利害關係人申請,約一個月左右可以收到資料

保險查詢.png

這樣資料並非完整版,只有提供保單狀況/保險公司/商品型態/保險額度,所以拿到這份資料的時候,可以依據保險公司去網站登入會員查詢實際投保險種

要注意的是,申請/取得資料都是透過郵寄往返,所以查詢結果寄發地址有限制,這部分要留意,尤其是在外租屋者提供資料會稍嫌麻煩

 

分析保險需求

依衛福部統計,醫療院所門住診就醫支出來看,20-29歲的社會新鮮人就醫醫療支出僅高於10-19歲的區間,所以打從10幾歲比較有自我意識以來,較低的就醫頻率導致風險意識偏低是很正常的

但是當踏入職場開始,各項風險慢慢浮現,如職場壓力/工作屬性/通勤方式/娛樂方式改變等等...所以重新整理保單狀況是有必要的

5.1-41+醫療院所門住診就醫支出--按年齡別及性別分-1.jpg

這裡條列幾項應評估的風險:

 

1.工作屬性:

跟意外險職業等級分類差不多,主要為內勤1類、外勤2類、技術服務業(無電無高空)3類、技術服務業(電力操作高空作業)4-5類或者特殊工作(空姐消防員等)6類-拒保。這部分應著重於意外險規劃

另外一種狀況較低職業等級,但因為工作壓力大或者作息較不正常如會計/醫護人員或者工程師等等,應著重於癌症/重大傷病這類型加強

 

2.通勤狀況:

房價/房租通常與工作機會成正比,除非家裡本身有房子而且剛好你想要的工作距離家裡近,否則你都會面臨通勤的問題,如同非六都的新竹是台灣的科技業重鎮,所以新竹的物價/房價跟台北不相上下

而通勤方式大多為大眾交通工具或者騎乘機車為大宗(剛出社會開車上班比例較少),所以騎車風險或者較長的大眾運輸時間壓縮睡眠的因素可以考量在內

若在外租屋三餐在外的外食族另外需要考量慢性疾病以及腸胃道疾病等等,這部分應著重於醫療險

 

3.家庭責任:

出社會的第一份薪水,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會提撥部分薪資當作孝養金給父母,或者一進入社會就開始償還學貸。這時候工作能力就相當重要,若因為重大意外事故或者疾病導致工作能力下降或者喪失,所帶來的經濟壓力是巨大的

雖然風險發生率較低但因為風險損失極高故提前準備是有必要的

 

選購保險重點

 

1.以原有的保險為主,新增保險為輔:

早期的保險因為投保年齡以及費率都會比現在便宜,補強的目的在於因應時代不同所需要的保障不同

簡單來說,過去父母買的保險有很大的比例是終身醫療,但現在因為自費醫療越來越高,所以醫療實支的需求性會更高、或者早期的重大疾病只有7大項而現在的重大傷病卡有3百多項、還有過去並不重視的失能保險也是補強重點

這個部分另考量的重點就在於過去保險由父母付費,有些人出社會後保險就由自己付費,而保險預算會因為過往保險被壓縮導致補強上受到限縮,所以如何用有效的預算以及過往保險檢視該如何著重點補強是

 

2.以定期險為主要保單配置

有許多媒體調查現行大學生未來工作取向,有一半以上的準社會新鮮人不知道第一份工作從何做起、而比較有想法的人認為未來工作較不設限,以賺取經驗為取向,但可以很確定的事情是,現在社會年輕人對於一份做很久的工作較無興趣,希望更多元的工作內容,甚至不排除去國外工作

所以說,每一份工作都會有其風險或者不同的憂慮程度,可能是燒腦壓力大的工作,可能是勞力危險程度較高的工作、也可能是喜歡的工作但距離家裡很遠的工作等等...

且平均一份工作2~3年可能就會有轉職的想法與需求,而終身保險一保2-30年,是否可以隨著風險程度不同而有所因應,答案是無法的

所以當工作取向還沒穩定以前,建議以定期險為保險的主要配置,一方面保費較為低廉(依據年齡計算保費)另一方面活用性比較高,當未來因工作屬性不同擔憂的需求不同可隨時調整且不會有費率損失的問題(平準費率&自然費率)

 

3.從第一份薪水就開始培養儲蓄習慣

從學生轉職為社會新鮮人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一份屬於自己辛苦工作得來的薪水,通常很多過去沒辦法實現的需求就會慢慢浮現,包含外面租房/更多的娛樂/手機等等...

所以很多社會新鮮人會月光族成就達成是不意外的,但必須得說有存款與沒存款兩者相比,我相信有存款的未來選擇會比沒存款來的更多,例如創業/結婚基金/房子頭期款等等許多花費是需要存款來支持

由奢入儉難這句話來說,一開始就保有儲蓄習慣會比等到月光習慣以後來強制儲蓄來的輕鬆許多,所以除了必要的保障保險要買以外,也建議一點小額的儲蓄來協助養成習慣

儲蓄險,風險越低越好

既然是保險,就不應該像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一樣有風險,雖然利率也相對低,對於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每天在被壓迫著學習工作以及專業狀況來說,要挪出時間去學習理財投資是稍微比較困難些,所以儲蓄險有點像定存類型的儲蓄就是可以考量的一種方式,當然與定存不同的是提前解約會有解約金上面的損失,而我認為因為有這樣的損失所以可以幫助培養儲蓄習慣,不會因為一時需求就拿出來花掉

儲蓄險的選擇很簡單,年期越短越好,台幣比外幣好(避免換匯風險),提供參考

 

保險不是有買就好,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需要的保險也不同,但一樣的是不需要花大把的錢去買無謂的終身保險或者不必要的保險,節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自己更划算,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調整你的保險內容

 

若有不清楚的部分歡迎留言討論提出你的問題或者想法

也可以直接+LINE討論細節

LINE ID :wei94015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偉 的頭像
    阿偉

    人生法保

    阿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